你的位置:联华证券策略_可查的实盘配资公司_实盘炒股杠杆平台 > 联华证券策略 >

期货配资吧 慈父的海岸防空战列舰_浮动炮台_塞瓦斯托波尔_试验段

发布日期:2025-07-07 22:12    点击次数:99

期货配资吧 慈父的海岸防空战列舰_浮动炮台_塞瓦斯托波尔_试验段

有一个冷笑话期货配资吧,问?为什么西伯利亚的土豆好吃?

因为西伯利亚的腐殖质多。

战争爆发后没几天,黑海舰队司令部就接到了二级舰长格里戈里·亚历山德罗维奇·布塔科夫的请求(1897年6月24日—1978年3月30日)。没错,不是什么同姓而已,他正是海军上将格里戈里·伊万诺维奇·布塔科夫的亲孙子,也是海军少将阿·格·布塔科夫的儿子。他的人生当然也不简单。年轻军官时他就进了工农红军海军服役,但家族的旧关系始终挥之不去。1926年,他因与君主派有联系被国家政治保卫局(ОГПУ)逮捕,被开除出海军并流放到乌拉尔。1933年被恢复军籍,后来当上波罗的海舰队驱逐舰旅第一分舰队的指挥官。但1938年6月再次被捕,再次被开除。1940年2月,经过澄清后获释,并被任命为海军部常设验收委员会的特派代表。

展开剩余93% 格里戈里·亚历山大罗维奇·布塔科夫(音译)

海军固定验收委员会的高级专员格里戈里·亚历山德罗维奇·布塔科夫注意到,在塞瓦斯托波尔某处海湾中,有一个正在生锈的奇怪结构。这原来是建造中位于尼古拉耶夫的23型(“苏联”级)战列舰“苏联乌克兰”号用于实地测试的防雷保护系统的实物试验段,也称作“防雷堡垒”。

当时,为了找出最佳的防雷保护系统,苏联采取了实地爆炸试验的办法。最初,他们使用按1:5比例制造的试验段,进行了24次爆破测试,对比了7种防雷方案。最终,美式和意大利式防雷系统表现最佳。

第二阶段,建造了未来战列舰中央舱段的等比例试验段,呈矩形,长50米、宽30米、高15米,完全复制了23型战列舰的实际结构,由尼古拉耶夫198号造船厂建造。1938年,该试验段经受了27次模拟水雷和鱼雷爆炸的试验,结果表明,苏联超级战列舰的防雷保护能承受相当于750公斤TNT的爆炸。

测试结束后,该试验段被用作靶船进行射击训练,最后被停放在一个僻静处,渐渐被人遗忘。

布塔科夫就是在此时发现了它。

他提出,把这个装甲铁“岛”改造成一座浮动炮台,用于保卫塞瓦斯托波尔。他称这座设施为“方块”,按照他的设想,它能对抗敌方轻型水面舰艇、登陆部队,防御空袭,理论上还能防御潜艇。该“方块”将锚泊在距离海岸几海里的别尔别克河口区域,加强塞瓦斯托波尔从海上方向的防空力量。

黑海舰队司令费利克斯·谢尔盖耶维奇·十月斯基海军中将支持了这一方案,海军人民委员部也迅速批准。不久,1941年7月中旬,在工程师列夫·伊维茨基的领导下,“方块”改装工程启动。

他们修复了此前爆破试验中产生的损伤,并在试验段上增建了作战指挥室、无线电舱、生活舱室、弹药库、储藏室以及一座发电站。改装工程由塞瓦斯托波尔谢尔戈·奥尔忠尼启则海事造船厂完成。

这座浮动炮台装备了两门130毫米舰炮(部分弹药为“跳跃炮弹”,可用于打击潜艇)、76.2毫米高射炮、37毫米高射炮及大口径高射机枪(共配备4门76.2毫米高炮、3门37毫米高射机关炮和3挺12.7毫米高射机枪)、测距仪和两部高射探照灯。

其“装甲岛”结构设计能承受携带750公斤TNT的鱼雷直接命中(德制标准G-7A鱼雷战斗部为280公斤炸药)。

为便于伪装,炮台被涂成了海水波纹色。130名舰员由舰队各舰抽调80人、从预备役征召50人组成。

试验段上甚至装上了吊艇架,但没找到备用小艇。最后,这座“新舰艇”还装上了一只巨大的海军锚,据说是从“玛丽亚皇后”号战列舰遗留下来的。

整个改装工程仅用17天便告完成。

1941年8月3日,这座代号“第3独立浮动炮台”升起了海军军旗,8月4日根据黑海舰队司令的命令,该炮台正式编入主基地水域防御部队序列。炮台指挥官由海军中尉(后升为海军上尉)谢苗·雅科夫列维奇·莫申斯基担任,政委由预备役的高级政治指导员涅斯托尔·斯捷潘诺维奇·谢列达出任。

谢尔盖·雅科夫列维奇·莫申斯基/Сергей Яковлевич Мошенский(音译)

谢尔盖·雅科夫列维奇·莫申斯基在浮动炮台的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。他出生于马里乌波尔(也有资料称出生于扎波罗热),1936年应征入伍加入海军,完成了为期两年的初级指挥员培训课程。战争初期,他在列宁格勒结束了防空炮台指挥专业的一年制进修课程。返回塞瓦斯托波尔后,他被任命为防空炮兵的舰队旗舰专家(也有资料称他是“巴黎公社”号战列舰第一主炮塔的指挥官,但这一说法可能性较小)。然而仅几天后,他又被任命了新职务。

这座无自航能力的浮动防空炮台(最初是通用炮台)正式命名为第3独立浮动防空炮台(ПЗБ № 3)。据说,最初舰队内部曾戏称它为“科隆比娜”,但最终流传开的民间名称是“别碰我!”。

这个名字的由来,一说是源自人们对波罗的海舰队同名装甲浮动炮台的记忆(这个名字自1725年以来就是俄国海军的传统,取自福音书典故),一说是来自当地民谣或是炮台官兵自创的歌曲。

第3浮动炮台的火力编成如下:

两座130毫米B-13舰炮(取自军火库),半炮台指挥官:米哈伊尔·Z·洛帕特科海军中尉; 四座76.2毫米34-K高射炮,炮台指挥官:谢苗·阿布拉莫维奇·希格尔海军中尉(毕业于黑海高等海军学校); 三座37毫米70-K高射机关炮,炮台指挥官:尼古拉·丹申海军中尉; 三挺12.7毫米DShK高射机枪。

浮动防空炮台第3号(ПЗБ № 3,“别碰我!”):于1941年6月底下令建造。建造工作于1941年7月19日开始,1941年8月3日投入使用。1942年6月19日被敌军航空兵摧毁(于1942年6月27日正式撤编)。

装甲防护:舷侧装甲厚度不低于374.7毫米;甲板:154.9毫米 + 50.8毫米;横隔舱壁:不低于50.8毫米。

编制人数:130人(在拆除130毫米炮后为111人)。

武器装备:

2门130毫米舰炮(B-13型,于1941年10月底拆除) 防空武器:4门76.2毫米34-K高射炮,3门37毫米70-K高射机关炮,3挺12.7毫米DShK高射机枪,以及1座4联装7.62毫米M-4高射机枪(M-4高射机枪安装于1941年11月下旬) 反潜武器:130毫米舰炮配用的“下潜炮弹”

炮台为长方形平台,尺寸为40×20米或50×30米,高15米。强大的装甲和内部隔舱系统使炮台几乎无法被击沉。

第3号浮动炮台“别碰我!”在1942年春季驻泊于卡扎奇湾(Казачья бухта),照片由苏联飞机拍摄。

1941年8月16日(另有资料称是9日),第3号浮动防空炮台(ПЗБ № 3)被拖曳到指定位置,部署在比尔别克河谷(Бельбекская долина)对岸的海滨。炮台海侧被多层反潜网(36条,覆盖156度扇形)保护,岸上则有岸防炮台支援。炮台官兵开始进行密集训练,包括射击、损管等课目。

战争初期,德军对塞瓦斯托波尔的空袭并不频繁,多是侦察、布雷或偶尔打击港内舰船。第3号炮台主要任务是掩护舰艇进出塞瓦斯托波尔港。

炮台首次实战出乎意料。原计划进行演习射击,却突然需要对德军飞机开火。1941年8月18日,炮台首次向真实目标开火,击退了9架Ju-88轰炸机的空袭,敌机向炮台投下36枚炸弹。虽无显著战果,因防空官兵缺乏经验、射击表过时,但总算成功防御。

1941年10月底,第11德军野战军突破城市防线并开始总攻,塞瓦斯托波尔长达250天的防御战打响。克里米亚的机场落入德军之手,敌机飞抵时间缩短至10-15分钟,空袭变为日常。

舰队主力舰艇转移至北高加索港口。10月底,第3号炮台的130毫米舰炮被拆除,调去支援陆上防御,因登陆敌军和潜艇已成纸上威胁。炮台编制也缩减至111人。

炮台原选位置并不理想。11月初一次强烈风暴中炮台被冲向德军已占领的岸边,德军开始对其射击。无绞盘无法起锚,锚链又意外挂住,只能通过爆破拆链,锚(据说来自战列舰“玛丽亚皇后”)留在海底。1941年11月11日,炮台在СП-13和СП-14号拖船协助下撤往塞瓦斯托波尔港内的卡扎奇湾,并被有意沉入水中,位置在赫尔松灯塔西北约四海里(7.4公里),坐标44°34′32″N 33°24′14″E。之所以沉放,是因未找到备用锚,无法用其他方式固定炮台。

在新位置上,炮台的防护范围覆盖了赫尔松涅斯角的机场,那是苏联在克里米亚最后一座陆上机场。

黑海防空炮手

1941年11月29日,炮台的防空炮手们赢得了首场胜利,击落了一架Bf-109战斗机。德国人于12月17日发起对塞瓦斯托波尔的新一轮(第二次)总攻,整日里炮手们奋力抵御德军对机场的持续空袭,并成功击落了一架Ju-88轰炸机。最终击退了德军的冬季进攻。

空袭仍在继续,但炮台的防空炮手们已学会如何打击敌机。对于塞瓦斯托波尔的飞行员来说,这无疑是巨大的帮助(“浮动炮台架起了防空火网……‘别碰我!’挡住了德国人……”)。

1942年1月14日,炮手们击落了一架Ju-88,3月3日又击落了一架He-111。到1942年2月,这座炮台已击落了6架敌机。

2月22日,炮台上的一大批官兵被授予勋章和奖章。次日,即2月23日,红旗勋章被隆重颁授给炮台指挥官谢尔盖·莫申斯基,他晋升为海军上尉。

奖章材料中写道:“培养出一支无畏的队伍,在最艰难的条件下成功击退了所有法西斯飞机的攻击。”

也正是在此之后,炮台声名鹊起。

1942年3月19日,作家列昂尼德·索博列夫到炮台访问,他在那里待了一整天,随后在散文《别碰我!》中向全国讲述了防空炮手们的战斗故事。

1942年5月,第8航空军加强了对塞瓦斯托波尔的空袭,标志着新一轮总攻的开始。然而,德国人始终未能彻底摧毁赫尔松涅斯角机场,因为浮动炮台成为了巨大障碍。此时炮手的技艺已大大提高。5月27日,他们一次击落两架Bf-109,6月9日又击落三架Ju-88,6月12日击落一架Bf-109,6月13日再击落一架Ju-88。

在德国空军中,炮台被称为“黑色方块”、“死亡方块”、“主保佑我平安穿过”。

从一名被击落的德国飞行员的笔记本中摘录:

“昨天,我的朋友马克斯没能从‘死亡方块’归来。在此之前,威利、劳尔和其他人也未能回来。我们已在这个方块损失了10架飞机,还有同样多的飞机带伤返航。飞到那里几乎等于送死。炮台的火力极其准确、可怕、毫不留情。究竟是什么人,能用寥寥数炮击落我们最优秀的王牌?”

德国人决意铲除这一障碍。6月14日,“方块”遭到23架Ju-87攻击机空袭,被投下76枚250公斤航空炸弹,但未能直接命中。

在此之前,炮台在近一年的战斗中未有一名官兵阵亡或受伤。然而就在这一天,三名水兵因近处爆炸负伤,弹片击毁了吊艇架并破坏了探照灯,但炮台仍击落了两架Ju-87。

空袭继续。炮台也开始遭到远程炮击。塞瓦斯托波尔防御地区的形势日益危急。德国空军掌控制空权。运送弹药和增援部队、撤离伤员及重要物资的舰船越来越难突破封锁。弹药短缺尤其严重。

6月19日,“别碰我!”炮台遭到第450次空袭。由于弹药不足,这次未能有效阻挡敌机,德国轰炸机成功突破。20时20分,一枚(可能是500公斤穿甲弹)炸弹命中左舷,另一枚在舷侧爆炸。甲板上的官兵几乎全被炸飞,炮组人员不是阵亡就是受伤,火炮受损,后部弹药舱起火,火势逼近“下潜炮弹”,所幸及时扑灭。27名伤员被送往岸上,29名官兵牺牲。阵亡名单中包括年仅28岁的炮台指挥官谢尔盖·莫申斯基,“在敌机空袭炮台时阵亡”。

然而据他在撤离中出生的女儿阿扎·克鲁皮娜回忆,并根据战友的说法,莫申斯基当时腹部中弹,仍坚持指挥撤离。当他被用几床被子缝成的绳索吊下船时,绳索断裂,他坠入海中,再未能浮出水面。莫申斯基被埋葬在卡梅绍瓦亚湾,确切的墓地位置已不详。

第3号浮动炮台是被一架Ju-88轰炸机击伤的,这架轰炸机由第51轰炸机联队(KG 51)第2中队上尉福尔霍普指挥下的上尉飞行员恩斯特·欣里希斯驾驶,起飞自萨基机场。因这次战功,欣里希斯立即被提名授予骑士铁十字勋章,并于1942年7月25日获颁该勋章。

到当天傍晚,浮动炮台的船员们勉强修复了1门37毫米自动炮和2挺DShK重机枪,但炮台上已没有这些武器的弹药。

1942年6月25日,炮台上仅剩少量机枪子弹和几梭子37毫米高射炮弹药。

至6月26日,第3号炮台上仅余不足一半可用火炮,但已无弹可用,且剩余的人员也不到一半。重伤员,包括政治委员N·S·谢列达,被送往卡梅绍瓦亚湾。

1942年6月27日,浮动炮台的编制被撤销,余下的水兵加入城市防御战斗。

1942年7月10日,塞瓦斯托波尔的守军被彻底压制,位于卡扎奇湾岸边浅滩上的“别碰我!”巨型船体成了德军和罗马尼亚占领军重点关注的对象。

塞瓦斯托波尔解放后,第3号浮动炮台的残骸仍留在卡扎奇湾浅滩上。1940年代末,该残骸被打捞并拖至因克尔曼进行拆解。

据统计,第3号浮动炮台在战斗序列中坚守了10个月零24天,其防空炮手击落了至少22架(有说法是多达28架)德国军用飞机,主要是梅塞施密特Bf.109战斗机,还有数十架敌机被击伤。

根据舰艇日志的记录,炮台共遭遇了449次德国空军攻击,敌机共向炮台投掷了1100枚炸弹。第450次空袭成为炮台的最后一战,这次空袭造成炮台首次也是极其惨重的损失,而弹药的匮乏使继续战斗已成不可能。

炮台船体位于卡扎奇湾浅滩上,1942年7月。

据称,第3号浮动炮台在击落敌机数量上位列苏联海军舰艇之首。

“……这个‘方块’是苏联海军中最奇特的战斗舰艇。在任何一本海军参考书中都找不到它的记载,但正是这艘舰艇创造了独一无二的战斗纪录。它击落的德国飞机数量最多——在九个月中击落了22架,确切地说是在6个月内完成的,因为最初驻泊在塞瓦斯托波尔外港的三个月里,炮台很少参加战斗,也没有击落过敌机。在这段时间里,它曾两次一天击落3架(!!!)敌机。

塞瓦斯托波尔被毁的港口

谢尔盖·莫申斯基写给妻子的信中这样写道:

“我的生活是战斗的生活。我想和你分享一个令人高兴的消息——我被授予了红旗勋章。我从没想到自己会得到这样的勋章,而昨天他们告诉了我这件事。据说我是因为有效地消灭了法西斯分子,所以才受到了奖励。”

“战斗已经进入第10个月了。在这段时间里发生了多少事情啊。也许我们会牺牲,但那只是因为我和我的战友承担了全部的打击。我不想去另一个世界,但如果是为了活命去逃避敌人,那我绝不会这样做。我宁愿战死,也不愿带着懦弱苟活。我每一秒都牢记,每击落一架德国飞机,就让我们的胜利更近一步。”

“我现在还安然无恙。此刻很难预判自己的命运。你也从苏联新闻局的报道中知道我们这里发生的事情。亲爱的,不要为我担心,我们目前坚持得还不错。但如果发生了什么,那也只能这样了。最重要的是,你要准备好勇敢而有尊严地面对一切。记住,我们都是保卫这座城市的积极参与者……如果我牺牲了,你也应该为你的丈夫感到骄傲。我本人现在精神很好,一点也不相信自己会死。我希望能够活下来……我无比渴望再次见到你们所有人,而要做到这一点,就必须活着、战胜可恶的敌人。”——1942年6月9日

关于第3号浮动炮台的记忆由莫斯科记者弗拉迪斯拉夫·舒雷金保存了下来。他致力于收集关于这座炮台和它的历史的资料与回忆。1979年,他写下了《钢铁之岛》一书,讲述了这座浮动炮台及其指挥官谢尔盖·雅科夫列维奇·莫申斯基和船员们的英勇事迹。

发布于:黑龙江省



Powered by 联华证券策略_可查的实盘配资公司_实盘炒股杠杆平台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© 2009-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